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温纯青委员:发展绿色环保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家园

发布日期:15-03-07

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担当时代责任 推进四个全面”成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2015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客家商会会长、大百汇集团董事长温纯青,积极参政议政,提议加强工业品环保信息监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表达了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的心声。

加强工业品环保信息监管

中国工业品环境标志计划始于1994年,历时二十余年,共有56类产品被纳入环境标志计划认证范围,1300家企业的12000多种产品通过了认证。国家环保部环境认证中心是国内唯一负责中国工业品环境标志的认证机构,产品检测由其指定的有资质检测机构完成,认证合格的工业品生产企业,方可获得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书。因利益驱使,假冒环境标志产品的现象十分猖獗,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从源头堵住假冒环境标志产品的生产、销售,规范绿色工业产品市场秩序,让老百姓能明明白白消费已成为当务之急。

建议

尽快批准构建全国范围内基于注册备案制的工业品环保信息监管体系,具体有下面几点举措:

1、通过构建环境标志工业品认证和注册备案体系,加强企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强化环境标志工业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责任意识。

2、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无注册备案环保信息的工业品和假冒环境标志的市场行为,切实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3、落实全程监管,加强对工业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废料处理行为、产品环保质量的源头治理,实行工业品产品生产的注册备案制度,保障工业品生产过程的环保安全。

4、借助科技手段,建立全流程、全覆盖的“工业品环保信息追溯体系”,对每一个可独立销售的环境标志工业品都分别赋予唯一的二维码标识,进行溯源管理,进一步净化环境标志工业品市场。

5、整合与优化现有监管资源,加大执法力度,扩大监管领域,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借助手机二维码验证技术,政府部门可以做到有据可查、精准执法,对问题产品实现有效控制和召回,消费者也可以及时举报投诉,从而有效提高环境标志工业品安全监管效率。

6、积极建设示范项目,尽快进行全面推广。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环保部联合成立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挑选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省市,率先进行城市规模级的环境标志工业品安全信息注册备案的试点工作。试点城市应用成功后,在全国应用推广,最终建成覆盖全国的环境标志工业品安全信息注册备案体系和环境标志工业品安全追溯体系。


加强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管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主席“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首要内容,其中“小康社会”既包含城市,更包含广大的农村地区。多年来粗放型发展模式下的矿产滥挖滥采、山林滥砍滥伐、农药化肥滥用,以及产业转移过程中大大小小化工企业、危化品处理中心的入驻,使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的空气、水和土壤遭受严重污染,因重金属中毒或其他致病物质长期大量摄入而导致的“癌症村”越来越多,令人触目惊心。对此,长期以来“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错误发展思路难辞其咎,而相关法律和政府监管职能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建议

在环境保护法健全和完善之前,政府应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1、将环境生态指数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环境是生存之本,干净、安全的空气、水和食物是所有民众的基本需求,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必须置于同等重要位置,辖区环境质量和环保工作成效应该成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参考。

2、尽快建立“环保倒逼机制”,促进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坚决淘汰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重污染企业,防止污染企业的继续迁入,同时鼓励引导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有机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3、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严令禁止高毒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8%,但农药化肥使用量却占全世界1/3。因农药残留进入农产品,对人体健康形成巨大危害,同时农药化肥对土壤和水造成的污染也将无法逆转。

4、提升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政府应针对农村垃圾污染拿出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垃圾分级处理回收体系,同时相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民生工作。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问题不断突显,例如:

1、生产加工存在隐患。10人以下作坊式的小型企业在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企业中为数众多。这些企业工业化程度低,缺乏必备的生产条件,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差,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有些还造假、滥用添加剂等,食品安全事故隐患较多。

2、流通消费环节还欠规范。食品流通环节鱼龙混杂,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伪造标识、滥用标识,即使大型连锁超市,出售过期食品、更改食品标签等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也时有出现,使消费者深受其害。

3、餐饮服务监管有待加强。餐饮服务环节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末端,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等各环节存在的风险都可能在餐饮服务环节爆发,也可能会酿成食品安全的事件。我国餐饮行业中,滥用地沟油、食物添加剂、不洁食材和餐具消毒不当的现象大量存在,极易导致疾病危害。

4、监管制度尚欠完善。现有的食安体系还不能有效地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由于缺乏有效手段,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出现有法难依的情况。普通民众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多数只能通过消费者投诉的渠道申诉,难以对问题商家形成有效震慑。

建议:

1、构建全国统一的权威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多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暴露和解决,往往是在大规模危害形成之后,时间上具有滞后性。民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掌握,基本上没有及时、稳定、可信的渠道。对此,应该尽快构建一个全国统一的权威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该平台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管理和运转,具备食品信息检索查询、食品安全预警发布、食品安全形势通报、食品安全问题投诉和举报处理、食品企业红黑榜公示等功能。通过这一手段,可以有效促进食品企业诚信建设,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加速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退出市场。

2、创新食品监管思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监管。要按照“依靠政府、协调部门、健全机制、完善网络、宣传引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借助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加强食品注册备案平台建设。要在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健全和完善食品经营主体的信息及其相关食品信息的互联、公开、透明,将食品安全注册备案信息平台精心打造成各级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平台。同时,要利用高新科技不断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如在食品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食品进行二维码溯源信息标识;在流通领域,各大商超、品牌直营连锁店,铺设二维码电子秤、食品安全溯源查询终端,进行二维码追溯;在餐饮服务机构,建立关键食材进销存的电子台账,杜绝问题食品被端上餐桌。

3、加强舆论宣传,树立全民参与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识。各主要食品监管部门要充分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使劣质食品成为“过街老鼠”。要积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围绕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以及宣传月、宣传周、知识竞赛,下乡镇、进社区、进学校巡回宣传,并组织群众视察团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同时,通过全国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食品安全注册备案体系、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的建立,畅通群众举报投诉食品安全问题的渠道。对于食品违法行为和不良现象,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揭发、检举,有利于执法部门及时惩处违法,确保全社会食品安全诚信氛围的迅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