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客家 > 客家艺苑
大埔 广东汉乐

发布日期:13-05-22

广东汉乐,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 “中州古乐”,由中原南迁而来,逐渐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的一些成分,成为广东 三大乐种之一,也被称为岭南文化的一支奇葩。

广东汉乐流传在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如广东的梅州及惠州、韶关、河源、深圳、汕头等地区,尤其是在“汉乐之乡”大埔极为盛行,大埔县志称 “埔之风俗,家诵户弦”。广东汉乐旧称客家音乐、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等,在1962年第一届羊城音乐会上,被正式定名为“广东汉乐”。大埔广东汉乐是既有中原音乐韵致又有本土特色的一个乐种,具有古雅优美、朴实大方等特点,较完整地保留着中原宫廷的音乐曲目和演奏形式。按照传统演奏形式及不同用途,仍保留着丝弦乐、清乐、汉乐大锣鼓(又称八音)、中军班音乐、庙堂音乐五个类别。

广东汉乐婉转儒雅,古朴大方,刚存幽雅,柔含高亢,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和艺术风格。从汉乐曲牌名称看,既有高贵气派的《将军令》、《北进宫》、《朝天子》等,也有典雅清秀、具有儒家风范的《出水莲》、《柳叶金》、《琵琶调》、《西厢词》等,还有紧贴大众生活的《迎宾客》、《百家春》、《卖杂货》、《嫁好郎》等。在当今的影视艺术舞台上经常可以听到汉乐《出水莲》那优雅高洁的旋律,它已经成为广东汉乐的代表作。广东汉乐曲目丰富,从已整理出版的《广东汉乐曲目集》来看,共有曲目612首。

广东汉乐在传承发展中有几个特别突出的领军人物,他们是“乐圣何育斋”、客家筝一代宗师罗九香等。

2006年5月,广东汉乐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1月,有着良好的汉乐基础的大埔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汉乐之乡”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