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客家 > 客家艺苑
客家民间舞蹈

发布日期:13-05-22

梅州客家民间舞蹈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在广东乃至全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梅州客家民间舞蹈品种繁多,多数为风俗道具舞,较为著名的有船灯、鲤鱼灯、采茶扑蝶、席狮舞、杯花舞等。

梅州客家民间舞蹈大体可分为喜庆舞和宗教舞两类。喜庆舞有舞龙、舞鲤、鲤龙会、舞竹马、舞春牛、舞船灯等。舞龙有火龙、乌龙、花环龙、金龙、青龙、布条龙等,表演程式有出水、游龙、盘龙、十字、戏球、抢宝、回龙等,其中火龙、乌龙、花环龙极具特色。

火龙又称烧龙,流行于丰顺县埔寨一带。龙头龙尾及各节龙身高丈余,长达30多米,均为竹篾扎腔,蒙上白纸或白布彩绘而成。龙身捆扎许多烟花、火箭、爆竹。龙队由锣鼓队、火缆队、炮仗队、花灯队、绣球、火龙组成,少则近百人,多则三四百人。火龙出场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后点火,从龙头起一节节串燃直至龙尾,把整条龙内组装的烟花、鞭炮等全部烧完才宣告结束,气势浩大热烈。

舞竹马曾流行于梅州各地,现五华、兴宁西北部山区乡镇仍很盛行。道具除竹马外,有舆车、浪伞、鲤灯、鸡灯等。舞船灯现仍流行于平远、蕉岭一带,舞曲有《渔家乐》、《闹元宵》、《怡情》、《上滩》、《拉船》、《花鼓》等。

宗教舞从佛教和道教活动中脱胎而来,经历了分流优化,大量吸收民间小调、杂耍,别具一格。佛教舞蹈有铙钹花、打席狮、打莲池等。道教舞有杯花、扇花、棍花、锣花、梳妆、洗马扛舞、火碗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