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客家 > 客家民系
梅县谐音“煤”县

梅县(梅州)之名因何而得?许多学者和文人墨客认为,梅县(梅州)在唐宋两代盛产梅花。这在唐宋两代到过梅县(梅州)的诗人所写诗文中,以及本地诗人所撰写的诗词中都可以找到依据,且当时以梅花作地名的还有梅屏、梅塘、梅溪宫、梅树下、梅子畲等,足见梅县(梅州)与梅花结缘的历史悠久。故人们得出结论:梅县(梅州)之名实乃梅县(梅州)盛产梅花而得。

然而又有人说,梅县(梅州)固然在唐宋之时多植梅花,更盛产煤炭,名曰“煤”县也名副其实,因为“煤”是梅的谐音。

梅县(梅州)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是大自然奇特的杰作。据有关地质工作者称,梅州市辖区从四亿年前开始,到距今大约一亿年间,曾先后发生过四次海浸,形成了这里的煤炭和石灰石伴生的地质构造,后来又发生了一次复杂的“燕山造山运动”,更给梅县(梅州)带来了各种丰富的矿产。有关地质专家说,兴宁市的黄陂镇有五色矿产:朱砂、硫磺、青矾、石灰和煤炭。在梅县(梅州),地下的矿藏何止这五色,钨、铁、铅、锌等的储量也不少,尤其是乌黑发亮的煤炭。据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探测和估计,整座梅城的地下都是煤层。据清朝温仲和编纂的《嘉应州志·物产》上就记载,丙村与雁阳两地之间秤子山

周围、小沙、长滩、大坪、石扇、白渡、东厢等均有煤矿,以后的探测和挖掘证实,槐岗、丙村、柱坑、明山几个大煤矿,储藏量均在一千万吨以上。整个梅州市,煤矿的储藏量达2.8亿吨,仅次于韶关市,居广东省第二位。上世纪六十年代曾修建梅隆小铁路,就是把兴宁四望嶂、车子排、柱坑、龙虎一带所产煤炭运往惠阳和潮汕各地。

(张自中)